柴胡功效与作用以及典籍摘要

柴胡功效与作用以及典籍摘要

柴胡功效与作用

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了柴胡的功效,早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就记载柴胡:主胸腹,去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这些功效后世大都认同,可见古人对于中医药的认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后世认为柴胡入肝、胆经,以醋制柴胡则更佳。肝脏主人体气机的疏泄,即保持气的通畅,不至于郁滞于局部,从而形成气滞证。人体气一旦不畅,则血液的运行亦会不利,水液代谢也会失去正常,由此可见气机通畅的重要性。柴胡可以助肝脏通畅气机,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神农本草经》谓之“去肠胃结气”,结气便是气结于某处,正是气滞证,气结在胃肠则腹胀、痞满,肠鸣时作,矢气较多,矢气后症状稍缓解。

柴胡功效与作用以及典籍摘要

以柴胡治疗气机郁滞的中药方剂数不胜数,经方中有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四逆散等等,无不是以柴胡行少阳之气,散肝胆之气滞。后世亦有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名方,以柴胡配合其他中药疏肝理气。小柴胡汤八大主症,后世总结为“柴胡八症”,胸胁苦满就是柴胡汤症的重要指征。

此外柴胡汤证有一个比较有特征性的症状,《伤寒论》称之为”往来寒热“,即病人发热与怕冷交替发作,疟疾的发作便有这种热型,因此后世论述疟疾”不离少阳“,柴胡剂被作为治疗疟疾的常用方剂。以上是《伤寒论》中运用柴胡的一些经验,与《神农本草经》所载功效基本相同。

后世运用柴胡多了一个功效,升阳举陷,即中气不足导致人体脾气下陷,表现为短气乏力,内脏下垂。如李东垣创立的补中益气汤,张锡纯创立的升陷汤,治疗大气下陷。均是以柴胡提升下陷之清气。但是不论是仲景,亦或是《神农本草经》都未曾有此运用。何况柴胡主“饮食积聚”,“推陈致新”,很明显是将食物向下推送,方向应当是向下,怎么会有提升阳气的作用?这是因为柴胡可以打通三焦,三焦通畅,气机升降恢复正常,因此脾气得以上升,浊气得以下降。

柴胡功效与作用以及典籍摘要

柴胡入肝经,散郁滞之气,肝上系与目,肝气郁滞,眼睛受影响而不明,因此《神农本草经》谓柴胡可以明目。“益精“是因为肝气郁滞,疏泄太过,容易导致遗精,柴胡疏肝理气,打通三焦气机,气血得以全身通畅,遗精消失,因此被称之为”益精“。

典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苦,平、微寒,无毒。主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苦,性微寒,无毒,入肝、胆、心胞络、三焦、胃、大肠六经。主伤寒心中烦热,痰实肠胃中,结气积聚,寒热邪气,两胁下痛,疏通肝木,推陈致新。

柴胡气味升阳,能提下元清气上行,以泻三焦火,补中益气汤用之,亦以其能提肝气之陷者,由左而升也。凡胸腹肠胃之病因热所致者,得柴胡引清去浊而病谢矣,故入肝胆等经。

《本草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

《本草正义》:“约而言之,柴胡主治,止有二层:一为邪实,则为外邪之在半表半里者,引而出之,使达于表而外邪自散;一为正虚,则为清气之陷于阳分者,举而升之,返其宅而中气自振。”

《本草经解》叶天士:气平,味苦,无毒。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柴胡气平,禀天中正之气;味苦无毒,得地炎上之火味。胆者中正之官,相火之腑,所以独入足少阳胆经。气味轻升,阴中之阳,乃少阳也。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者,心腹肠胃,五脏六腑也,脏府共十二经,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柴胡轻清,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十一脏从之宣化,故心腹肠胃中,凡有结气,皆能散之也。

其主饮食积聚者,盖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之疏散,又借少阳胆为生发之主也;柴胡升达胆气,则肝能散精,而饮食积聚自下矣。少阳经行半表半里,少阳受邪,邪并于阴则寒,邪并于阳则热;柴胡和解少阳,故主寒热之邪气也。春气一至,万物俱新,柴胡得天地春升之性,入少阳以生气血,故主推陈致新也。

久服清气上行,则阳气日强,所以身轻。五脏六腑之精华上奉,所以明目。清气上行,则阴气下降,所以益精,精者阴气之英华也。

柴胡功效与作用以及典籍摘要

《长沙药解》黄元御:味苦,微寒,入足少阳胆经。清胆经之郁火,泻心家之烦热,行经于表里阴阳之间,奏效于寒热往来之会,上头目而止眩晕,下胸胁而消硬满,口苦咽干最效,眼红耳热。降胆胃之逆,升肝脾之陷,胃口痞痛之良剂,血室郁热之神丹。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柴胡,肠胃之药也。观《经》中所言治效,皆主肠胃,以其气味轻清,能于顽土中疏理滞气,故其功如此。”

《本草正义》:“其治外邪寒热之病,则必寒热往来,邪气已渐入于里,不在肌表,非仅散表诸药所能透达,则以柴胡之气味轻清芳香疏泄者,引而举之以祛邪,仍自表分而解,故柴胡亦为解表之药。”

原创文章,作者:养生达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glezj.com/gongxiaozuoyong/2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