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
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釆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
性味归经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主治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
炮制品
大黄的不同炮制品,各有其不同的作用:

1、生大黄: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功效:泻下力猛,泻火解毒力强。用于正盛邪实证。

2、酒大黄:取净大黄片,照酒炙法炒干。功效: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

3、熟大黄:取净大黄块,照酒炖或酒蒸法炖或蒸至内外均呈黑色。功效: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

4、大黄炭:取净大黄片,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功效: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一般用3~15g。外用:适量,研末敷。生大黄泻下作用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久煎则泻下力减弱;亦可用开水泡服,或研末吞服。酒制大黄,泻下力减弱,活血作用较好,多用于瘀血证或不宜峻下者。大黄炭则多用于血证。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善攻下泻热、活血逐瘀,故妇女妊娠期、月经期、哺乳期应慎服或忌服。又易伤胃气与气血,故脾胃虚寒、气血亏虚、无瘀血、无积滞、阴疽或痈肿溃后脓清者不可妄用。
原创文章,作者:养生达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glezj.com/gongxiaozuoyong/3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