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上小孩哭闹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多一些宽容最重要

同事带着宝宝坐高铁,孩子不适应环境哭闹,她又是喂奶,又是给零食,怎么哄都没用,孩子越来越崩溃,周围的议论声也越来越大,烦死了,管管你家孩子不要再哭了,这么小就应该待在家里,管不好就不要带出来影响大家。同事崩溃,我已经在管了啊,我一直在管啊,有本事你以后别生孩子。

孩子就是想哭就哭,他如果能克制住自己,他就不是孩子了。

“烦死了,管管你家孩子不要再哭了!”宝妈怒怼:你以后别生孩子

可是很多未婚的年轻人对熊孩子的偏见越来越多,网络上讨伐熊孩子已经成了一种政治正确。

但其实想想,大家对熊孩子的讨伐其实是讨伐背后的家长,觉得家长没有管好孩子。这是严重的偏见。

偏见一,管不好孩子就不要带出门

可怜当了妈妈,不仅没有化妆自由,睡眠自由,连出门自由都要被剥夺。

其实现实生活中,但凡妈妈有其他更好的选择,都不会带幼小的孩子出远门,你眼中的愚蠢选择,却是生活重压下的妈妈们,必须承受的选择,多少家长一上高铁飞机就提心吊胆,孩子一哭闹就带到走廊,关到厕所里,生怕影响到其他人。

偏见二,打一顿就好了,父母还是平时没有管教好孩子

先不说这种教育方法不对,采访一下周围的父母,面对孩子的哭闹,不乏有抓住狠揍一顿,关到小黑屋里哭一晚上这种操作。你问他们效果如何,他们会苦笑着告诉你,没什么卵用,还是要讲道理,慢慢长大就好了。

所以,揍一顿就好了,是没有养育过孩子的小年轻们美好的臆想而已。

“烦死了,管管你家孩子不要再哭了!”宝妈怒怼:你以后别生孩子

偏见三,熊孩子背后必定有一个熊家长

记得我带两岁的女儿去儿童乐园,孩子突然就跟滑滑梯杠上了,崩溃的鼻涕一把泪一把,躺在地上打滚,怎么哄都哄不住。旁边一个看热闹的路人说,你这孩子平时是奶奶在带吧,什么你自己带的?年轻人怎么会把孩子带成这样?我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当妈前天不怕地不怕,当妈后出个门都怕,虽然带上了备用裤子,水杯,玩具,零食来应对孩子各种突发状况,但是仍然没有给妈妈足够的底气,孩子在公众场合一哭一闹,妈妈头皮发麻。

我们有时候为了面子,也总结出了一套应对方法。在围观人群中眼疾手快盯住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奶奶,拉住她说,我们家孩子平时不这样,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老太太一安慰我,我就知道我的困局解了。

如果周围人都很冷漠,那就迅速把自己跟孩子撇清:你这孩子怎么这样,我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看看人家哪个像你这样,照着屁股啪啪打两下,然后对周围人说,对不起啊,打扰到大家了,以期获得周围人的谅解。总之,我们得做点什么,来表明自己不是熊家长。

可是孩子哭累了,安静的躺在你的怀里睡着的时候,难过和愧疚一阵一阵袭来,我这是在干什么啊,她还是个两岁的小孩子啊,在她难过崩溃无助哭闹的时候,我没有办法帮到她,我还要责骂她,我到底还是个合格的妈妈吗?

“烦死了,管管你家孩子不要再哭了!”宝妈怒怼:你以后别生孩子

当然,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人都是可以理解并容忍小孩子的哭闹,但总有一些人,觉得自己有表达被冒犯的权利,觉得自己有指责别人的权利,这些人即使以后坚定的不生孩子,不用养育孩子,不会有带孩子出门的时候,但是每个人都是从婴儿期慢慢长大成人的,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或多或少打扰过别人,每个人都享受过别人对自己的包容。

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个成人都有忍受幼儿哭声的责任义务。

在公众场合,指责妈妈必须哄好一个幼儿不要哭闹,这种事看似没错,却很没有道德。

我们希望这个社会对孩子的宽容度更高一些,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一个哭闹的孩子。

原创文章,作者:养生达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glezj.com/muyingyuer/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