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中,全国人大代表李小琴提议将“抑郁症”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跟讨论。
通常伴随“抑郁症”出现的,往往是“自杀”、“自残”等字眼,对于这个病,社会投过去的目光多是质疑跟歧视的。这一次提案再次将“抑郁症”带到了众人的视线中。

“抑郁症”的现状
“作”是很多人对“抑郁症”的评价。可以说,到现在依然很多人对抑郁症存在着误解,只因其属于心理健康相关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而没有其他明显病症,外在行为上完全跟正常人一样,这也使得普通人很难理解他们。
但难以理解不代表不存在,据调查显示,全国抑郁症患者超9500万,光2019年我国抑郁症发病率就达到2.1%,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但这还只是官方数据,更多的抑郁症患者都还处在暗处,不为人所知。只因抑郁症在现在社会被严重“污名化”,歧视跟偏见无处不在,使得大多数的抑郁症患者只能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
加之我国对抑郁症的教育跟普及较为落后,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缺乏相关知识,也就不会主动求医,甚至有些患者直到失去生命都不知道自己患病。
而事实上抑郁症已成为常见病,虽难以被理解,但它实实在在就在身边。有人将抑郁症比作深渊,其绝望就跟堕入深渊一样,所以即使无法理解,也请不要带有偏见吧。

“抑郁症”是什么?
按照现有定义来说,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心情低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持久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钝、自罪感、注意困难等,严重者伴有自杀意念和行为。
简单点说,抑郁症是一种与情感相关的精神类疾病,会使患者陷入一种持续性的选择性负性认知里,处于一种心情极端消极、认知信念紊乱的自我否定状态。

而抑郁症的发生机制很复杂,至今还没有定论。较为公认而经典的是单胺类递质学说,即认为抑郁症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间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单胺类递质异常减少引起的,而药物的治疗也多以这方面进行。
因此抑郁症诊断需要符合精神科疾病诊断标准,一般不主张非精神科医生做出抑郁诊断。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咨询、住院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而药物治疗跟心理咨询是抑郁症最主要的治疗方式。
抑郁症的常见治疗药物主要有:去甲替林、阿米替林、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曲唑酮、安非他酮、奥氮平、罗利普兰等药物。
药物治疗通常需要持续一段时间,花费也较高,一般每个月花费至少在300左右,治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治疗。但好在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是可以医保报销的。

药物治疗是需要搭配心理咨询进行的。而心理咨询通常是按小时进行收费的,公立医院的收费在60~600元左右,成人收费一般在200以上每小时。
一般短期咨询需要持续1~3周,中期咨询1~3个月,而长期的心理咨询需要维持3个月以上,咨询的时长需要根据病情由医生判断。而目前心理咨询还没有全面进入医保,因此对于患者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而此次提议的将“抑郁症”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主要是在于其“住院费用”,关系到的是心理咨询费用这一块。在此之前,只有急性抑郁症住院的患者才能享受到“门诊”医保报销,但大部分的患者都难以享受到。

如果能够纳入门诊慢性病病种的话,则很多患者可以不必住院就能够享受到“门诊费用”医保保险的优惠,惠及的是更多的抑郁症患者。
原创文章,作者:笑口常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glezj.com/yangshengzhishi/1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