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高血压,活过10年难吗?
这个问题,实在不好回答。不过已有研究人员探讨过高血压对老年人口期望寿命的影响。
该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对期望寿命的影响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影响最大的是65岁年龄组,在该状态下的生存年数为(9.01±0.31)岁。在65岁年龄组中,男性高血压状态下生存年数为(8.14±0.33)年;女性高血压状态下生存年数为(10.11±0.37)年。

也就是说,得了高血压,活不活得过10年,还取决你患病时的年龄。对于65岁左右的高血压患病人群,10年寿命是基本上能达到的。
其实呢,对于得了高血压能活多久,这个话题讨论起来很苍白。其影响因素太过复杂,与个人关系太过密切。
因此,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降低高血压给身体带来的损伤,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尽可能高质量地延长寿命。

得了高血压,主要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高血压对于寿命的影响,主要在于其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冠心病等。
据我国人群检测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 40% 以上,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250 /10 万,冠心病事件的年发病率为50 /10 万,脑卒中发病率是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 5 倍。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得出,脑卒中是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心血管风险。因此,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是临床治疗高血压患者的重要目标,也是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目的。

那么,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呢?
1、控制血压,尽量达到降压目标
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过高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降低血压,并尽可能使血压达到降压目标值,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目的。
一般患者血压目标需控制在140/90mmHg;在可耐受和可持续的条件下,其中部分有糖尿病、蛋白尿等的高危患者的血压可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而对于高血压患者,降压的主要手段,即:生活干预+药物治疗。生活干预则主要指健康饮食、规律运动;药物治疗则包括降压及降脂药的应用。

健康饮食,建议是以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富含食用纤维的全谷物、植物来源的蛋白质为主,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减少钠盐摄入,每日盐量<6g;增加富钾食物摄入,如海带、紫菜、菠菜、香蕉、番茄、豆类等。
规律运动,建议是每天累计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有条件的可结合抗阻运动(力量训练),每周至少4天运动量。
药物治疗,建议选择可24小时降压的长效降压药,维持血压平稳,减少血压波动。而对于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则最好降压降脂同时进行,可选择长效的单一复方制剂,如:氨氯地平阿托伐。

2、定期监测血压及靶器官损害
定期监测血压,是血压控制中的重点。只一味服用降压药,而不知道血压控制得如何,是否达标也是不行的。
每一位高血压患者,都应该自备一台家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定期监测血压,并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血压值等。
这样有助于及时发现血压变化,同时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让降压更高效。

另外,定期监测靶器官损害,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举措。
但是不少患者,只是埋头吃药,却很少定期复查,监测靶器官损害,这就给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了充足时间。等到出现相关心脑血管症状,再上医院检查,往往是比较严重的了。
因此,定期复查,监测靶器官损害,有利于及时发现病变情况,及时止损。定期监测的靶器官,主要有:心脏、肾脏、动脉血管(颈动脉)、脑部、眼底等。
像心脏、动脉血管、脑部、眼底等,主要是监测血流量灌注情况、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进展;而肾脏,主要检测血肌酐、蛋白尿。

总的来说,对于高血压患者,要想延长寿命,降低血压是控制,同时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及时止损。其实,说来说去,道理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做不做得的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笑口常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glezj.com/yangshengzhishi/1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