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工作起来,就忘了时间,想上厕所就选择憋着;出去旅游,一时间找不到公共卫生间,只好憋着。

刚开始有尿意,懒得动,憋一憋也无所谓,但是,憋尿这件事,你可千万别认为是小事!看似憋尿,每个人都体会过,那么憋尿会对身体造成哪些伤害,你又了解多少?
本期就和小林药师就科普一下憋尿的危害,并教你几招排尿后及时补救的方法吧。
什么是憋尿?
我们都知道,尿液由肾脏生成,经输尿管排到膀胱内暂时储存,通常成年人的膀胱容量为350~500毫升。当膀胱中的尿量达到300~400毫升时,就会产生尿意;尿液达到400~500毫升以上时,人就会有明显的不适感。

排尿是一种受意识和神经控制的反射性活动,主观控制排尿的“开关”,只要凭意识把“开关”拧紧而抑制尿液排出,医学上称为强制性尿滞留,俗称憋尿。
所谓憋尿,就是刻意地让膀胱的生理容量超标。当膀胱内尿液超过200ml,就会有明显的尿意;超过500ml,膀胱就会因尿液过度充盈导致膨胀、肌紧张,长此以往,则会有排尿不畅、尿频等困扰。而且憋尿时间久了,对人体的危害也是极大的。

憋尿会对身体造成哪些伤害?
1.引起尿路感染
正常排尿不仅能排出身体内的代谢产物,而且对泌尿系统也有自净作用,尿液可冲走绝大部分细菌和有毒物质。
如果长期憋尿,尿液无法将细菌和有毒物质冲走,大量细菌和有毒物质在尿路聚集,就容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疾病。严重时,尿路感染还能向上蔓延到肾脏,引起肾盂肾炎,甚至影响到肾功能。

2.诱发脑卒中
憋尿令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脑血管承受压力过大。如果有脑动脉畸形、脑动脉瘤、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偏心性狭窄,有可能诱发出血性脑卒中。或者突然用力排尿,继发迷走神经兴奋使脑供血不足、血压降低、心率减慢而诱发排尿性晕厥。

3.诱发心血管病
憋尿使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易于引起冠心病患者冠脉缺血加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也会诱发心律失常,导致房颤等。
4.发生急性尿潴留
憋尿时,膀胱长时间过度充盈,膀胱壁压力增大,可导致控制膀胱收缩的神经和逼尿肌受损,出现小便点滴难出和急性尿潴留。若不及时排出尿液,严重者将发生急性梗阻性肾病,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引起不可逆的肾损伤。

5.引发子宫移位
由于女生的子宫位于盆腔之内,故女生憋尿其危害比男生更大。女生憋尿时膀胱高度充盈,充盈的膀胱就会压迫子宫,迫使子宫移位,子宫移位不但很难复位,还容易诱发痛经等情况发生。特别是怀孕的女性更不应该长时间憋尿,否则会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6.引发排尿性晕厥
青壮年和老年人都可能发生排尿晕厥。人排尿是受大脑神经支配的,当膀胱高度充盈而突然排净时,腹压骤然降低,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心动过缓,导致大脑过性缺血,人就会晕厥,晕厥时则可能会引发碰伤、骨折等意外伤害。

7.诱发膀胱癌
美国里士满大学医学中心泌尿与泌尿微创外科研究所研究认为,憋尿是引发膀胱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尿液中的致癌物质可侵害膀胱纤维,并可破坏细胞的正常结构发生恶变。
研究表明,及时排出的尿液与相隔时间太久排出的尿液,后者尿液中含有的致癌物质要多得多,这就意味着,尿憋得越久,患癌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何预防憋尿带来的危害?
看来,憋尿不是小事情,危害可是相当大的,特别是有高血压、心律失常、动脉硬化、冠心病、慢性心衰等疾病基础的老年人。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憋尿带来的危害?
- 定时排尿
要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上班前、睡前、乘车前记着排尿。每隔 2 个小时,即使没有尿意,也要去趟厕所,儿童、女性、老年人尤其要注意这点。

- 排尿后及时补水
憋了一段时间尿后,除了尽快将膀胱排空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再补充大量的水分,让自己多上几次厕所,冲刷膀胱和尿道,防止细菌滋生。
- 小腹部按摩
对于憋尿后导致排尿不畅、小腹部胀痛的人群,可以用手掌做小腹部按摩,帮助排尿、缓解疼痛。
对于急性尿潴留或者不明原因引起的排尿不畅等,要及时到泌尿外科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文章最后林药师提醒大家,放水要及时,没事别憋尿,快去嘘嘘吧~
原创文章,作者:笑口常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glezj.com/yangshengzhishi/1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