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咳嗽不停该怎么办?慢阻肺自测肺功能的简易方法

一到转季,就开始出现反复咳嗽,痰咳、气促,甚至胸闷气急?这得要重视了,很有可能是慢阻肺向你靠近了。

肺慢阻又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慢性呼吸性疾病,与粉尘、空气污染、病毒感染以及吸烟等因素有关。尤其是逐渐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容易多发,因此,如何预防慢性呼吸道疾病呢?这是有一定讲究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它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通常与显著暴露于有害气体或颗粒有关,需要通过肺功能检查来明确诊断。

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高达13.7%。因此,慢阻肺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早期的咳、痰、喘症状容易被患者忽视,等到确诊时肺功能下降已较严重。加之公众对慢阻肺知之甚少。很多人只知道老慢支、肺气肿,却不知道慢阻肺。不能坚持吸入药物治疗常常导致慢阻肺急性加重、病情反复,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晨间咳嗽要重视

慢阻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主要症状包括:

1.慢性咳嗽:晨间咳嗽明显,夜间可有阵咳或排痰。咳嗽的症状随病程发展有可能终身不愈。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清晨排痰较多,偶可带血丝,急性期痰量多,可有脓性痰。

3.气促、呼吸困难:早期在较剧烈活动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这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

4.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容易出现这个症状。急性加重期间,该症状也会出现。

5.其他: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症状。

想知道肺功能好不好,可以试试这“6分钟步行距离”测试法

很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会导致运动能力下降。通过观察自己运动能力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自己的心肺功能好不好。

临床上常常用“6分钟步行距离”来评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运动能力。

具体做法是:首先选择一段30米没有障碍地走道,要求是硬质、平整的地面。在30米的两头做好标记,标记之间最好能有用于参考的直线。然后,在6分钟的时间里,以自己能做到的最快速度往返行走,记录行走的时间和距离。正常人的“6分钟步行距离”通常大于450米,所以“6分钟步行距离”越短,说明运动能力越差。

“6分钟步行距离”缩短,可能是肺部疾病所致,也可能与心功能不佳有关。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测试时,您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如果出现明显的胸痛、难以忍受的呼吸困难、冒虚汗、面色苍白,就要停止测试;

如果在近一个月内有过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动过速、严重的高血压(舒张压>100毫米汞柱,收缩压>180毫米汞柱),不可以进行这项测试;

如果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如骨关节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导致行走困难等,也不推荐进行这项测试。

最后,得了慢阻肺不能治愈?

目前的临床共识明确提出,慢阻肺无法完全治愈,但是通过规范的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进展,减轻慢阻肺相关不适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体说来,慢阻肺的治疗需要分为稳定期治疗及急性加重期治疗。

稳定期治疗,首先应戒烟,脱离因职业或环境粉尘、刺激性气体所致的污染环境。

其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支气管扩张剂解痉平喘,糖皮质激素抗炎以控制症状。对有痰不易咳出者可应用祛痰药;对慢阻肺并发慢性呼吸衰竭者,可应用长期家庭氧疗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比平时加重或痰量增多,或咯黄痰时,病情则进入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此时应及时就诊,由呼吸专科医师处理。

总而言之,慢阻肺患者一定要遵医嘱,坚持规范、规律的治疗

原创文章,作者:养生达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glezj.com/yangshengzhishi/2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