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聚会,亲戚一直在抱怨孩子,取完东西不关冰箱门,上完厕所不冲水,通宵熬夜打游戏,见了亲戚不叫人。我问她,小时候没有教孩子规矩吗?她一脸不以为意,小时候又不记事,懂个屁,放农村老家了,上学了才带回来。殊不知,正是这种思想,才害了孩子呀。

孩子不记得的事,对他影响更深
我们就像一台电脑,显示器上的图标是我们记得的事情,更多背后看不见得程序,左右着我们的行动和思维。孩子小时候看过的风景,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即使忘了,也潜移默化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变成我们的潜意识。

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有一本书中写到,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有效期非常短,过了有效期,再想改变孩子,哪怕你百般努力,拼命补偿,也无济于事,因为父母“失效了”,多么现实和残酷。
一个三岁的孩子和一个三十的成年人,你有把握改变谁,很明显是三岁的孩子,在孩子三岁时,父母不作为,等孩子长大,父母再拼命努力,也于事无补。
年龄越小,越有无限的可能性
年龄越小,身上的可能性越多,小时候喜欢画画,以后可能是个画家,小时候喜欢运动,以后可能成为一个运动员。孩子慢慢长大,他的各种可能性不断消失,他最终只能走一种确定的人生之路,所以小时候,你的稍加引导和鼓励,可能给孩子开启了一种全新的人生。
孩子越小,投资回报越大,在孩子一岁时,投资一元,以后可以回报10元,在孩子6岁时,投资一元可以回报3元,孩子十岁时,投资一元,回报一元,成人以后,投资回报为负。我们当然不是把养孩子看成投资,只是你花费同样的的精力心血,孩子越小,收获的成效越大。很多父母就是本末倒置,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管,孩子越是长大,越是给更多的钱,操更多的心。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很多女孩从小留守,见父母一面都是奢望,好不容易到了上学年龄,回到了父母身边。可是从小的分离让她跟父母之间隔了一道鸿沟,永远无法亲密起来,从没有得到安全感,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极度缺爱让她不自信,长大碰到一个对他稍微好点的男人,便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飞蛾扑火。明知道这男人不靠谱还是要在一起,明知道不能碰,偏要碰,一次一次,撞破南墙不回头,头破血流不长记性。是啊,可怜的女孩,要用一生来治愈自己那不幸的童年。
在孩子0到3岁,父母要怎么做?
高质量的陪伴,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有些父母,在家不是玩手机,就是打电话,完全没有跟孩子有任何有效的沟通,虽然父母近在咫尺,却仿佛远在天涯,孩子过得像个留守儿童。真正高质量的陪伴,是深入孩子内心,跟孩子打成一片,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满足孩子情感需求。在原生家庭获得足够的爱和满足感的孩子,不会被外面的一颗糖就轻易骗走。

立规矩
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父母要教会孩子基本的规矩,公众场合不可以大声喧哗,不可随地吐痰,见人有礼貌,良好的教养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富养。
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730分高考状元杨晨煜一度受大家追捧,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他的母亲谈起育儿经验时说,一定要在孩子形成自主思考能力前,监督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过程很痛苦,定型以后,后面的路就很好走。父母也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不能要求孩子严格,自己却在玩手机,言传不如身教。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父母一旦错过,再也无法弥补。所以父母们再忙再累,也要对0到6岁的孩子用心教育。父母所做的努力,当时看不到什么效果,却能影响孩子一生。
原创文章,作者:养生达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glezj.com/muyingyuer/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