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高血压患者,在得知自己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治疗时都有点抗拒。
毕竟是药三分毒,西药每天都要吃,万一把肝吃坏了怎么办?于是,门诊中提出想服用中医药的患者不在少数。

那么,中药真的比西药更安全吗?
很多人认为中药是“纯天然”、“无毒”的,比西药安全,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观念。
事实上,中药也是药,任何药物都有导致不良反应的风险。很多情况下,中药成分更复杂,其作用机制以及不良反应很多尚不明确,对于确定性的疾病,西药在一定程度上比中药更安全。
需要更正的另一个错误观念是,一个药品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副作用)越多,就说明这个药品越不安全。

其实相反,一个药品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副作用)越详细,说明这个药品在临床上的数据更加详实,使用人群丰富,安全性更高,因为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已有了明确性及治疗方案。
另外西药说明书上面的不良反应(副作用),说明的是服用该药物可能会产生的这些不良反应现象,不同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不同,并不是100%会发生,并且这些不良反应(副作用)的发生除了跟药品本身相关外,也跟患者的体质以及机体功能等因素有关。
不同患者服用相同的药物,所产生的反应是不相同的。

中药不可完全替代西药降压
目前为止,并未有大型试验及询证医学证据证实中药或中成药在降压中有确切效果。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效果不确切,可作为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的辅助治疗用药。患者完全放弃一线降压药是不可取的,会带来极大的心脑血管意外风险。”大医一院心力衰竭与高血压科副主任张英表示。

市面上常见的中成药,珍菊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降压避风片、脉君安片等……其实都含有化学药成分。
例如,珍菊降压片中虽然含有珍珠、野菊花、芦丁等中药成分,但也添加了氢氯噻嗪、盐酸可乐定这两种西药成分,两者进行协同降压。
同样,降压药避风片也包含了盐酸甲基丙炔苄胺、氢氯噻嗪等西药的成分。
在临床上,高血压的治疗,其根本目标是降低发生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所以选择中药还是西药,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降压的效果。

临床专家的建议是,在初期高血压和更年期高血压,也就是血压并不是特别高(比如高压在150以下,低压在90以下)时,可以通过中药来降压;但如果高血压涉及到遗传,以及达到很高的话,就不建议单纯用中药治疗了,这时候需要联合用药。
高血压目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只能通过药物控制缓解,所以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服用药物。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用药应遵循小剂量、优先使用长效制剂、联合用药以及个体化的原则。
高血压指南推荐的五类一线降压药:钙拮抗剂(如氨氯地平)、利尿剂(如氢氯噻嗪)、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ACEI(如贝那普利)、ARB(如厄贝沙坦)。
这五类降压药的降压效果,都是经过很多长期性大规模的临床验证得出来的,因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也明确,其安全性及疗效,都较为可靠。

对于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来说,如果单一药物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就需要选择小剂量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联合使用,使得血压达标。
但对于多数患者来说,一般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如果是同时患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的话,可能还得降压药、降脂药一块吃,服用不仅不方便,还容易忘记,这时候,可以考虑单片复方制剂。例如,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就是一种降压药跟降脂药的复方制剂,而且吃一粒,对需要高血压伴高血脂的患者而言,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不要因为担心西药副作用就减少剂量或擅自停药,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如果违反医嘱,随意自行增减药量,或者是吃一天停一天、更换药物等,都会导致血压波动,造成不良后果。因此,一旦选择一种降压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坚持服用,定期检查,需要更换药物时,也应在医生指导下更换使用。
原创文章,作者:笑口常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glezj.com/yangshengzhishi/1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