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潮湿也伴随着而来,有很多湿疹患者此时也经常出现皮肤湿疹,对生活产生各种困扰,包括汗斑也是湿气的产物之一。

中医认为湿气常常与风和热结合在一起,与风在一起常常表现为瘙痒;与热在一起常常表现为红肿痛等,祛湿药大致可分为祛风药、清热燥湿药、祛湿药。这个分类也和前面说的湿邪易和哪些邪气结合有关。

一 祛湿药
祛湿药里常用的有苍术、白术、厚朴、茯苓、土茯苓、薏苡仁、车前子、茵陈、萆薢、藿香、佩兰,其中苍术攻伐之药,白术攻中有补,用药是注意辨识体质。茯苓和土茯苓都祛湿,但茯苓为真菌的菌体,土茯苓为菝葜的根,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物种,其中茯苓擅长健脾祛湿宁心,土茯苓擅长解毒除湿止痒,所以皮肤病属于湿邪多用土茯苓。车前子、萆薢都是走尿路利湿,所以多用于膀胱湿热。茵陈多用于肝胆湿热,厚朴多用于中焦湿热,且善于通降,藿香、佩兰多用夏季湿邪伤中焦导致的身体困重欲呕吐等。

二 祛风药
中医认为风能胜湿,就像地面上的水经风吹就会变干,祛风药常见的有防风、全蝎、僵蚕、蜈蚣、刺蒺藜,蝉蜕,其中皮肤病有瘙痒的常使用防风、僵蚕、蝉蜕。而全蝎、蜈蚣多用于经络不通的顽固性疾病,这里需要注意。刺蒺藜,带刺的中药大部分都有消肿溃坚的作用,所以对一些皮疹或者一些无名的肿痛可能会有很好的疗效。

三 清热燥湿药
这类药里常用的有三黄,即黄连、黄柏、黄芩。还有苦参、龙胆草、白鲜皮、地肤子,其中苦参+白鲜皮+地肤子是治疗皮肤病的三剑客,在很多名医的方子里都可以看到,湿疹和汗斑也不例外,三黄主要区别在于黄芩走上焦,黄连走中焦、黄柏走下焦,龙胆草主要走肝胆。
另外治疗湿疹还常用一些理血的药,比如生地黄、紫草、当归等等,中医认为“治风先治血”,过早或过多使用祛湿类药物容易导致血虚风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药方治疗湿疹等一些疾病疗效不佳的原因之一。

原创文章,作者:养生达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glezj.com/yangshengzhishi/14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