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吡嗪控释片,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但依然有很多的患者闹不明白格列吡嗪控释片跟格列吡嗪片有什么区别,不都一样吗?
事实上,两者还真就是不一样。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介绍下格列吡嗪控释片,作为长效磺脲类降糖药,该怎么吃,需要注意什么,才能让降糖更安全。

降糖作用加强版——格列吡嗪控释片
在临床中,磺脲类降糖药的地位属于元老级的,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现在历经三代之久,目前依旧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
而格列吡嗪属于第二代的短效磺脲类降糖药,其起效快速,药效维持时间短,血糖水平波动大,患者用药依从性相对较差。
为了延长格列吡嗪的药效时间,使其血糖控制趋于平稳,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制药企业后面通过口服渗透泵给药系统技术,将其制成控释片,也就是格列吡嗪控释片。
因此,一般将格列吡嗪控释片归到第三代中长效磺脲类降糖药行列中。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多是双层渗透泵片,片芯由含药层及助推层组成,包裹于难溶性薄膜包衣中,口服后,可以控制格列吡嗪在胃肠道中的释放速率。

在该制剂技术的加持下,格列吡嗪控释片在口服后能够以非常恒定的释药速率释放药物,避免了普通片快速释药造成血药浓度波动较大的现象,极大提高了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简单来说,格列吡嗪控释片就是格列吡嗪普通片的加强版,虽然二者发挥降糖作用的原理一样,但是二者在服药时间以及适用范围上,是有所差异的,不可当成同种药物。
像格列吡嗪普通片,一天服药3次,在餐前30min服用,适合用餐后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
而格列吡嗪控释片,一天只需要服药1次,并且服药时间不受进餐限制,但一般随早餐同服,能够有效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尤其适合进餐不规律的糖尿病患者。

那服用格列吡嗪控释片,需要注意什么?
格列吡嗪控释片,虽有制剂技术加持,但其仍属于磺脲类降糖药,也存在着磺脲类药物共同的不良反应。因此,在服用期间,需要注意的是:
1、防止低血糖的出现:虽然发生风险小于1%,但是依旧需要留意。不管是格列吡嗪控释片还是其他磺脲类降糖药,在服用期间,都需要留意严重低血糖的出现。
2、整片服用,不可掰断:格列吡嗪控释片,其药效的维持在于药品外包裹的薄膜包衣,掰断了就会破坏其结构的完整,因此需要整片服用,不能掰断、磨碎。
3、一天一片,尽量不要漏服:作为长效降糖药,其在连续给药期间可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一次漏服一般不会引起较大的血药浓度波动,但还是尽量不要漏服。
一般来说,上午发现漏服,可以立即补服;晚上才发现,则不建议补服,避免夜间低血糖。具体补服情况,可据实际血糖水平进行决定。

4、胃肠道狭窄的患者,禁服:格列吡嗪控释片包裹的薄膜包衣属于难溶性物质,其外衣一般会随粪便排出,胃肠道狭窄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梗阻,因此不建议服用。
5、留意降糖效果:一般磺脲类降糖药都可能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药物失效的情况。简单来点,就是降糖效果下降,在正规足量下仍无法使血糖水平达标。
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是药物的问题,而是患者体内胰岛素功能下降或周围受体敏感性下降,主要与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进展相关。通常可以通过与其他降糖药联用,协同降糖,增强疗效。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格列吡嗪控释片起效较普通片缓慢,对于需要快速降血糖的患者并不适用。
总的来说,格列吡嗪控释片,降糖更平稳,连续服药后,能够24小时维持较高血药浓度,使血糖水平维持平稳。在服用期间留意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降糖更安全。
参考资料:
1、磺脲家族的前世今生(二)——刘丽华,用药与健康 2016年11月
2、利用专家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开发格列吡嗪推拉式渗透泵控释片——张志宏等,药学学报,2012,47(12):1687−1695
原创文章,作者:笑口常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glezj.com/yangshengzhishi/1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