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尿”,可以说上到八十岁老人,下到3岁小孩,只要是有神经自主控制能力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过。
就像刚结束的五一小长假,对于经历过塞车以及逛人挤人景区的伙伴,憋尿技能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
可憋尿憋着,一不小心可能就憋成了“尿失禁”,也就是急迫性尿失禁。

那什么是急迫性尿失禁呢?
尿失禁,指尿液不自主流出体外,包括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以及充盈性尿失禁。
其中急迫性尿失禁,指的是在出现强烈尿意的同时或之后,来不及上厕所,尿液就不受控制流出来的现象,常伴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的症状。
多是由于神经元病变或肌肉损伤引起的膀胱肌痉挛所导致的,像中风(脑卒中)、感染、膀胱炎等都会引起尿失禁。

而经常性憋尿的人,很容易导致膀胱炎症,进而引起急迫性尿失禁。那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已经憋出“尿失禁”了呢?
很简单,如果你在听见水管流水声、喝水时吞咽口水的声音或者没有任何原因就会突然想上厕所,尿液不受控制流出并尿湿过裤子,次数超过5次及以上。那么,很可能就是已经憋出“尿失禁”了。
不过呢,憋尿憋出尿失禁的,多见于男性。
而女性,则更多是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指打喷嚏、咳嗽、大笑、快走、跳跃等行为时,腹压增高,尿液不自主流出尿道的现象,多见于女性,尤其是产后女性、老年女性以及肥胖女性。

出现尿失禁该怎么办呢?
1、生活方式调整
尿失禁出现,首先要调整生活方式,例如:避免憋尿,避免久坐久站等行为;饮食上避免食用油腻食物,少喝或不喝含有酒精、咖啡的饮料;可适当运动,但避免剧烈运动。
2、药物改善
压力性尿失禁:可选择选择性α1 受体激动剂,如盐酸米多君,通过兴奋膀胱颈和后尿道的α1 受体,使平滑肌收缩,尿道闭合压升高,防止尿液渗漏,从而改善尿失禁症状。
急迫性尿失禁:抗胆碱能药物,如索利那新等,通过竞争性抑制乙酰胆碱,抑制膀胱的不稳定收缩,缓解尿急、尿频等急迫性尿失禁症状。

3、膀胱肌或盆腔肌康复训练
膀胱训练:有意识的训练膀胱肌肉,记录上厕所及漏尿的时间及频率,有意识延长每次去厕所的间隔时间,在漏尿发生前上厕所。即:
(1)憋尿:尿急时,先憋一下,等排尿感觉减弱再上;
(2)定时排尿:每1或2小时上一次厕所,无论是否有尿意,而后逐渐延长至3或4小时,训练膀胱肌肉;
(3)抑制排尿冲动:尿急冲动发生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然后快速有力挤压盆底肌肉,每次5到10次,减弱尿急冲动感。
急迫性尿失禁,多是由于神经元病变或膀胱肌肉损伤引起,因此可以通过有意识训练膀胱肌肉,改善尿急、尿频症状。不过,急迫性尿失禁治疗可优先选择药物治疗。

盆腔肌康复训练:有意识训练盆腔肌肉群,也就是主动收缩肛提肌(缩肛运动),每次收缩不少于3秒,然后放松2~6秒,连续做15~30分钟,每天重复3遍。
盆腔肌肉群:主要指括约肌,憋尿时收缩的肌肉,控制排尿的开始跟停止。要训练的便是这块肌肉,但注意,不可在憋尿时做该训练。
此训练主要针对压力性尿失禁,可联合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一般针对重度尿失禁患者,在生活方式调整、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无效下才选择。
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可不是“不治之症”,及时治疗,是可摆脱尿失禁带来的尴尬的。
原创文章,作者:笑口常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glezj.com/yangshengzhishi/1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