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糖尿病的主要指标是哪些?

在糖尿病监测的各项指标中,除了空腹血糖、餐后2h小时血糖等外,另一重要指标,便是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在最新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就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式纳入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以HbA1c ≥ 6.5% 为诊断节点,即HbA1c ≥ 6.5%的患者,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重要指标——糖化血红蛋白,降压药疗效好不好,看它

事实上,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未被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前,就已作为2型糖尿病启动临床治疗或需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判断标准。今天,我们就了解下糖化血红蛋白这个重要指标。

首先,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怎么重要了?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是在高血糖作用下,通过缓慢、持续及不可逆的糖化反应形成的,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即HbA1c值越大,血糖浓度越高。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能够反应人体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

糖尿病重要指标——糖化血红蛋白,降压药疗效好不好,看它

同时,也是评判降糖药物疗效以及与高血糖相关的临床试验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也就是说,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可以看出自己一直以来的血糖控制情况,评估所用降糖药物的疗效,进而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指标的优缺点

优点是:不受近期饮食、运动、应激性、情绪以及抽血时间等的影响,可以随时检测,重复性良好。

缺点是:

1、无法反应血糖波动;可与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等指标结合。

2、受血红蛋白本身缺陷影响大,如血红蛋白变异或血红蛋白病等对HbA1c检测结果有干扰;可通过选择特定的检测方法避免。

3、另外,受种族、贫血、妊娠、血液透析、急慢性失血、以及使用某些药物等特殊状况影响,这些临床情况下就不适合将HbA1c作为评判血糖长期控制的指标。

糖尿病重要指标——糖化血红蛋白,降压药疗效好不好,看它

不同人群的HbA1c的控制目标

1、对于大多数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HbA1c<7.0%;

2、对于年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长、无并发症、不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1c<6.5%,甚至接近正常,前提是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

3、对于糖尿病病程较长、已有心血管疾病史或心血管疾病极高危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1c<8.0%;

4、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状况良好的:HbA1c<7.5%;健康中度受损:HbA1c<8.0%;健康状态差:HbA1c<9.0%;

5、合并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若预期寿命<5年:HbA1c<9.0%;若预期寿命较长:HbA1c ≤ 7.5%;

6、低血糖风险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控制在7.0%~9.0%;

7、有备孕计划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出现低血糖的前提下,空腹和餐后血糖应尽可能接近正常,建议HbA1c<6.5%时妊娠;应用胰岛素治疗者可适当放宽至HbA1c<7.0%。

糖尿病重要指标——糖化血红蛋白,降压药疗效好不好,看它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建议

1、确诊2型糖尿病,开始治疗后,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

2、达到HbA1c控制目标,则可每6个月检测1次。

总的来说,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评估长期的一个血糖控制状况,是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一个重要依据。

而且有研究已证实,以HbA1c为目标的强化血糖控制可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清楚自己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并使之达标,一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二更有利于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原创文章,作者:笑口常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glezj.com/yangshengzhishi/1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