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身突然眼前一黑是怎么回事?低血压的症状或表现

在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躺着或蹲坐时间久了,突然起身一阵头晕、眼前模糊、站立不稳…...这种情况在夏天更为常见。

有些人以为是贫血或是低血糖引起的,那你就错了,这种情况也很有可能是低血压导致的,准确地讲叫做「直立性低血压」,它究竟对人体有没有危害呢?我们在生活中如何预防呢?今天小林药师就来跟大家讲一讲~

注意了!猛然起身突然「眼前一黑」你可能低血压了

什么是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又叫体位性低血压,当人从蹲或躺的状态突然站起时,由于重力的关系,血液会下沉短暂滞留在下肢等较『低』的部位,导致血压小幅下降。

当我们突然站立,下肢血管受压的情况瞬间解除,这就好比折叠的弹簧突然被松开了一般,全身血液迅速流向腰部、腿部。注意了!猛然起身突然「眼前一黑」你可能低血压了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侵权必删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健康的人体会及时通过神经反射调节来让血压迅速回升,保证位于最高处的『大脑』血液供应充足。但有些因素比如衰老、疾病、药物影响,会使一些人的神经感受器会出现『迟钝』或『不协调』,血压回升就会慢半拍。

导致血压继续下降,使大脑出现短暂的『缺血』,从而出现头晕目眩、恶心、视力模糊、心悸、头痛、疲乏、虚弱感、呼吸困难、胸部疼痛、肩部疼痛、颈部疼痛等症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直立性低血压了。

注意了!猛然起身突然「眼前一黑」你可能低血压了

低血压与贫血,低血糖之间的区别

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站起后的3分钟内收缩压降低>20mmHg,或舒张压降低>10mmHg,从而导致脑缺血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的症状。但与贫血和低血糖的症状是完全不一样的:

疾病名称典型症状
低血压突然站起的时候头晕目眩、眼前发黑、甚至出现晕厥、跌倒
低血糖心慌、手抖、出汗、面色苍白、头晕、烦躁,严重也可出现晕厥
贫血症状类似低血糖,但并不是突然发生而可能长期存在如头晕、无力、面色苍白等

如果你经常出现“起猛了眼前一黑”的情况,小林药师在这里建议用下面的小方法自测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体位性低血压?

平卧休息3分钟,躺着测量一次血压;起身后休息3分钟,再测一次血压。

如果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Hg,舒张压下降超过10mmHg,说明可能存在体位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有什么危害?

在生活中,大家对高血压往往比较重视,但是对低血压少有关注,甚至不以为然。

其实,低血压危害不亚于高血压。患有低血压的人并不少见,低血压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它对于老年人,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几率和严重程度会大幅升高。严重者可导致跌倒、昏厥,导致伤残风险增加,甚至会增加『中风』、『心梗』等急症的风险。注意了!猛然起身突然「眼前一黑」你可能低血压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以下几类人群,如果经常出现这类现象,就需要小心了:

  • 老年人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神经调节功能低下,同时很多老人有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都容易诱发低血压。

  • 体质弱的女性

一些女性可能存在营养不良、血液循环能力较差、机体器官组织功能较弱等情况。一旦天气与外界环境变化,就会感觉头晕心慌,身体不适。

  • 心血管疾病患者

当心脏收缩功能不良,调节功能差,心脏无法向全身送出足够的血液,就容易出现低血压症状。

  • 服药的人

长期使用利尿剂、降压药、抗抑郁药物以及治疗帕金森病药物的病人,血压普遍较低,若服药剂量不当,甚至可能降得过低。

  • 大量失血或脱水的人

因外伤或其他原因大量出血或严重脱水,血管中的血液量骤减,血压也会跟着下降。

注意了!猛然起身突然「眼前一黑」你可能低血压了

如何预防直立性低血压?

由于患有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都会无征兆,只能仅依靠测量血压时才能发现,对于这类患者治疗,主要以预防为主,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可以这么做:

1、有研究指出,体位性低血压常发生于刚开始服用降压药物的人群,因此在医生的建议下,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加重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等;

2、尽量避免减少静脉回流的活动,如长期站立,尤其是在炎热天气下,双足背屈可增加站立位的静脉回流,加快心率,从而升高血压,蹲位和弯腰也可以增加血压。

3、饮食方面,少食多餐,以清淡饮食为主,低盐低脂、戒烟酒、餐后注意休息,做有氧运动,例如步行、骑车等。

4、 体位性低血压易由便秘、抬重物等诱发,故老年人应保持大便通畅,可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必要时可应用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胃肠蠕动药物,如整肠生、新络纳等。

5、 对于静脉回流差的人群可考虑穿弹力袜等,以增加直立时静脉回流血量,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7、对于高血压患者,应注意监测血压变化,必要时测卧位及立位血压。

注意了!猛然起身突然「眼前一黑」你可能低血压了

最后,关于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中,维持血压的稳定很重要,由于目前尚无新的特效药物,所以在治疗上首选非药物治疗。但对于症状严重、发作频繁的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则需要使用抗低血压的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使用的药物主要有外周选择性α1受体激动剂米多君、氟氢可的松、屈昔多巴等。

原创文章,作者:笑口常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glezj.com/yangshengzhishi/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