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预防疾病小常识

冷冷冷!这段时间的气温实在一言难尽,就好像刚和秋天打个照面,冬天瞬间就扑面而来。

北方很多地区的最低气温已经跌破0℃,北京今年首个最低气温破冰点日期比往年提前了20多天,早上骑着小单车上班,手已经开始冻得生疼了。

在这种降温天气下,很多疾病的发病风险都会猛增,掌握预防方法,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关键。

呼吸系统疾病

冬季气温低,人的活动量减少,新陈代谢减慢,肺部活动不足,清除外来病原体的能力下降,加上干燥的空气,肺气管内黏液变稠。

因此,呼吸系统就成了冬季疾病的重灾区,感冒、咳嗽等问题就随之而来。体质弱的儿童和老年人是这类疾病的高发人群。

应对策略:

• 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尤其要注意颈部、腹部和脚部的保暖,不要随意减少衣物;

• 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繁殖,每天开窗换气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

• 提高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秋冬天气干燥,湿度偏低,会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此时应多吃新鲜蔬果,多喝水,使用空气加湿器提高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 加强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功能;

• 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理压力,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 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例如经常清洗上呼吸道,减少细菌、病毒在呼吸道内的存留。少去一些人口密集的场所。如果身边有流感病人则应及时采取消毒、隔离等措施。

心脑血管疾病

低温刺激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栓形成,因此环境温度的骤变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

应对策略:

• 注意保暖,心脏病人尤其老年人严寒天气外出时更应注意防寒保暖,注意戴帽子、围巾、手套等。

• 戒烟限酒,饮食少荤多素,晚餐七八成饱即可,且不宜多食高糖、高脂肪食物,平时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 睡前半小时、起床后各喝一杯水,以降低血黏度。

• 要注意劳逸结合,作息时间有规律,适量运动锻炼身体,锻炼最好在上午九点或下午三四点阳光充足的时候。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要随意停药,要严格控制血压、定期复诊,随时关注病情变化。

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以备发病时及时服药。

• 此外,情绪激动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疲劳。

寒冷性脂膜炎

瘦腿袜、迷你短裙、时尚短裤、长筒高靴……,已成为许多都市白领女性最时髦的装扮,即使在寒冷的冬季,热情也丝毫不减。

然而,医学专家提示,这些时髦的装扮,在扮靓你的同时,也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寒冷性脂膜炎是指位于人体的皮下脂肪组织,在气候寒冷时受到冷刺激,引起脂肪层的血管收缩,使脂肪组织细胞缺血受损,引起皮下脂膜炎。

发病的部位一般在面颊、臀部皮下脂肪层较厚的位置或大腿外侧,症状表现为局部出现清晰的皮下结节和斑块,表面皮肤呈暗红或青紫色,摸着能感觉到明显的结节,伴有轻度的痛、痒,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溃破。

应对策略:

• 预防寒冷性脂膜炎,在冬季首先要注意保暖,衣裤尽量宽松暖和,使皮肤免受寒冷的刺激。

• 平时多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

• 要注意补充热量高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以增加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

• 患了寒冷性脂膜炎可以用热毛巾或热水袋局部外敷,以促进血液循环,一般几周之内就可自愈。如果症状较重,皮肤出现了溃破,应及时到医院皮肤科进行诊治。

天气变化频繁,大家一定要多关注气温变化,只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才能健健康康地度过降温天哦~

原创文章,作者:笑口常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glezj.com/yangshengzhishi/2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