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高血压作为当前人们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呈现出逐渐增长的现象,由于高血脂作为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呈现出年轻化的发展状态。
高血脂的发生与饮食不合理存在着紧密关联,因此,在高血脂患者护理中,怎样调整饮食结构,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成为护理中的关注焦点。通过科学化饮食护理方法的构建,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实现饮食护理调节的有效性,为高血脂患者提供健康的饮食方案。

什么是高血脂
所谓高血脂主要是脂肪代谢以及运转异常是血浆一种或是多种血脂高于正常值,高血脂通常以脂蛋白形式存在,其通常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只血症,是中老年群体较为常见的症状,若这种症状不能得到及时性的治疗,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高血脂症状分析中,其通常包含两种形式,一种是原发性,这种症状与遗传有关,主要是单基因缺陷或是多基因缺陷导致,受到饮食、影响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是在未知的环境下形成的。另一种是继发性现象,通常发生在代谢性紊乱性疾病之中,这种发病状况与年龄、性别以及饮酒、吸烟等存在关联。

高血脂的症状有哪些
对于轻度高血脂患者,日常中通常不会出现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但是,没有症状表现不意味着血脂不高,需要定期进行血脂检查。
对于高血脂患者,通常会表现为头晕、失眠健忘、肢体发麻以及胸闷等,这些症状容易与其他病症相互混淆,之后通过体检以及化验才可以发现高血脂。
长期高血脂患者,脂质在血管内皮中发生沉积,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通常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间歇性跛行。
当高血脂患者病情严重时,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以及不能说话等现象,严重的会引发惯性病、脑中风等。
高血脂容易形成血管硬化,当形成粥样硬化之后,大量的脂质类蛋白存在于血浆之中,降低血液的流动速度,长期附着在血管壁上。当出现血脂水平过高的问题时,会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从而引发脂肪肝、惯性病等症状。

因此,日常控制高血脂除了服用药物治疗以外,高血脂的饮食习惯也是很重要的,如何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善患者的症状,这是控制高血脂的重要一环,那么在科普,高血脂患者如何调整饮食结构的同时,林药师想在此重点科普一个高血脂的饮食误区。
改吃素了,为什么血脂还是降不下来?
很多高血脂患者都存在着这样的认知误区——改吃素了,为什么血脂还是降不下来?那么,吃素真的能降血脂吗?就这个问题,林药师从血脂的组成开始为大家科普。
血脂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那么随着这两种成分的升高,高血脂,医学上称为高脂血症,就会表现出三种不同类型:
① 高甘油三酯血症,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
② 高胆固醇血症,以胆固醇升高为主;
③ 混合型高脂血症,甘油三酯、胆固醇都升高。
其中胆固醇只有1/3是外源性的,就是通过日常饮食摄入的,剩下的2/3都是内源性的,是通过肝肠循环对胆酸等进行重吸收,而后在肝脏合成的。

也就是说,其实大部分血脂是在人体内部合成的,因此受外源性饮食影响更小。
可想而知,只靠吃素来降血脂,效果也许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明显。虽然效果不明显,但是调整高血脂的饮食结构还是很重要的
那么如何做好高血脂患者的饮食护理
如果血脂升高了,除了按照医生的指导服药外,还要注意调整饮食。对于血脂高的患者来说,建议采用“四低一高”饮食原则:
一、低热量
前面说了,肥胖是引起血脂升高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体重超标的患者来说,要控制每天摄入的热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对于大部分轻体力活动者来说,成年男性每天摄入的热量建议2250千卡,女性1800千卡。

二、低糖
不建议吃蛋糕、点心、饼干、冰激凌、糖果、巧克力等含糖量高的食物。主食建议每天300克左右,粗细搭配,适当吃一些燕麦、小米、红豆、绿豆、土豆、红薯等粗杂粮和薯类。
三、低脂肪
尽量少吃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例如肥肉、奶油、猪油、牛油、奶油、肉皮等动物性食物,以及部分植物性食物,例如椰子油、棕榈油等。烹调油建议使用植物油,例如大豆油、玉米油、橄榄油、亚麻籽油等。
四、低胆固醇
建议每天通过饮食摄入的胆固醇控制在300毫克。胆固醇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动物脑、动物肝脏、肥肉中胆固醇含量很高,要尽量不吃这些食物。每天吃的肉类控制在75克,优先吃鱼虾肉、不带皮的禽肉等。

五、高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除了可以预防便秘外,还可以辅助降低血脂。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主要有燕麦、土豆、红薯、红豆、木耳、海带、魔芋、紫菜、菌菇类、瓜类、草莓、猕猴桃、火龙果等。
对于血脂高的人来说,除了按医嘱服药、注意饮食外,还建议采取适当强度的运动,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一起执行,就能很好地控制血脂水平。
原创文章,作者:笑口常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glezj.com/yangshengzhishi/2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