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糖尿病肾病,需要构筑哪4道防线?

什么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升高),需要血液透析或肾移植治疗,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根据病程不同,糖尿病肾病临床可分为5期(严格地讲适用于Ⅰ型糖尿病)

Ⅰ期:高滤过期,24小时尿蛋白及尿白蛋白排出率均为正常。

Ⅱ期:无临床症状期,24小时尿蛋白及尿白蛋白排出率均为正常。

Ⅲ期:微量白蛋白尿期,24小时尿蛋白30-300mg/d,尿白蛋白排出率20-200μg/min.

Ⅳ期:临床肾病期,24小时尿蛋白300>mg/d,尿白蛋白排除率>200μg/min,尿蛋白定量>0.5g/d.

Ⅴ期:尿毒症期。

其中,I期至IV期积极干预可逆转和部分逆转,所以定期筛查、早期干预、尽早治疗是关键!这里不得不提另外一个问题了,日常生活中,在上厕所时发现尿中出现泡沫的现象。

那么尿中泡沫与糖尿病肾病是什么关系?

一般而言,健康人尿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蛋白质定性检查时,呈阴性反应。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蛋白质定性检查呈阳性反应时,即称为蛋白尿。有蛋白尿时,我们能过察觉到的是,排尿后尿中出现泡沫,并且长时间不消失。

而同时,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症状之一。换言之,尿中出现泡沫,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一种表现。但尿中有泡沫并不能断定就是蛋白尿,因为健康人因为运动、暴饮暴食等原因尿中也可能出现泡沫,这是正常现象。

只有当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并且长时间不消失(正常情况下,3-5分钟泡沫即会消失),那么可能就是真的蛋白尿,这时建议去医院检查确认。

总而言之,糖友尿中出现泡沫,虽然不能完全断定就是得了糖尿病肾病,但也要十分警惕。

预防糖尿病肾病,最好每年坚持做筛查

虽然蛋白尿可以提示肾病的存在,但实际上糖尿病肾病在早期除了出现糖尿病本身的症状外,可以没有特殊肾脏损伤的临床症状。只有当病情越来越重时,才会从间断出现微量蛋白尿,到持续性微量蛋白尿,后期出现大量难治性蛋白尿,最后肾衰竭。等到症状明显时,治疗可能已经有些偏晚。

因此,在早期没有症状提示的前提下,预防糖尿病肾病,每年坚持做筛查更靠谱。一般而言,确诊2型糖尿病后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肾脏病变筛查,包括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血肌酐(计算eGFR)。

5年以上糖尿病病史者,存在视力下降、四肢发凉等微循环障碍、血压升高的糖尿病病友,至少每3个月检查1次尿微量白蛋白。

这种筛查方式有助于发现早期肾脏损伤,并鉴别其他一些常见的非糖尿病性肾病。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5年后才会发生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即可伴有糖尿病肾病。

最后,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但它是可以预防的。

糖尿病患者只要做好这4件事,不用担心自己会发生严重的糖尿病肾病。

1.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体重

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始作俑者,要给肾脏减负,需要先把压在肾脏身上的这4座大山给铲平。

如果我们足够重视自身健康,一定可以想到各种办法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

2.每年做微量白蛋白尿检查

微量白蛋白尿是反映肾小球疾病和损伤的一个非常灵敏的指标,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都要做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即排出的尿中,每克肌酐带出多少毫克的尿白蛋白)这项检查,来确定是否有微量白蛋白尿。

检查方法:可以留取随机尿检查,以清晨首次尿为最佳。因为微量白蛋白在白天的尿中变动较大,如运动量增加可以产生白蛋白尿,夜间尿中变动较小。

如果在3-6月中,重复检查3次中有两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在30-300毫克/克,排除感染、剧烈运动等其他因素,可以诊断为微量白蛋白尿。

即使确诊微量白蛋白尿也不要太担心,因为从微量白蛋白尿开始,经过10-20年,可致终末期。在微量白蛋白尿阶段就开始干预,完全可以逆转糖尿病肾病。

3.低盐饮食

低盐饮食要求每天每人摄入盐不超过5克,有助于稳定血压、减轻水肿,降低蛋白尿。

此外,各种咸菜、榨菜、豆腐乳等也要少吃。

4.不随意服用药物

为避免药物导致的肾脏损伤,糖尿病患者需要做到以下两点:①遵医嘱用药,不自行服药,不自行加量。②定期检查肾脏功能。

总而言之,生活中注意观察尿液情况,每年坚持检查,明确诊断,积极防治糖尿病肾病,才是糖友正确对待糖尿病肾病的正确态度。

原创文章,作者:笑口常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glezj.com/yangshengzhishi/2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