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来说,如果单一药物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就需要选择小剂量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联合使用,使得血压达标。
因为如果单纯一味地增加某一种药物的剂量,容易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

那么降压药种类那么多,该如何联合搭配呢?
目前我们常用的一线降压药主要有“AABCD”五大类。
1、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抑制激肽酶的降解而发挥降压作用。
这类降压药通常叫XX普利,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西拉普利 ……
2、ARB(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作用机制:阻断血管紧张素Ⅱ 1 型受体而发挥降压作用。
这类降压药通常叫XX沙坦,如氯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阿利沙坦酯…

3、β受体阻滞剂
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活性、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发挥降压作用。
这类降压药通常叫XX洛尔,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倍他洛尔、比索洛尔等…
4、CCB(钙拮抗剂)
作用机制:主要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发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二氢吡啶类CCB通常叫XX地平,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非洛地平….
5、Diuretic(利尿剂)
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利钠排尿、降低容量负荷而发挥降压作用。
在我国,常用的噻嗪类利尿剂主要是氢氯噻嗪和吲哒帕胺。

联合用药要遵循临床研究的证据和个体化原则进行选择,像A+C(普利/沙坦类+氢氯噻嗪/吲哒帕胺)和A+D((普利/沙坦类+地平类)就是国内常用的降压药组合。如果降压效果还是不太理想,两种联合方案互换也是不错的选择。
A+D(普利/沙坦类+氢氯噻嗪/吲哒帕胺)适用人群:
高龄老人、卒中后人群、早期兴衰患者、CCB不耐受者、高盐饮食人群。
A+C(普利/沙坦类+地平类)的适用人群: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慢性肾功能不全(CKD)。
如果要减轻左心室肥厚,优选A+D;合并糖尿病时既可以选择A+C,也可以选择A+D。
这么多组合,那怪不得有些老人家总是很抗拒吃降压药,做到坚持吃药就很难了,还要吃2种药、3种药…

所以,单片复方制剂(SPC)就应运而生啦!
单片复方制剂(SPC)也是一类常用的降压药物,就是把不同种类的降压药合成一片,这样就能方便服用、减少漏服。
SPC制剂优点有:
①固定剂量的≥ 2种降压药组合,发挥不同降压作用机制的互补优势,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②SPC各组分以最小剂量联合,可减少或抵消各自药物的不良反应。
③减少患者服药数量和次数,简化治疗方案,优化医疗流程,方便患者用药,明显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
SPC为多国高血压治疗指南所推荐,被列为降压治疗常用制剂。

世界许多地区的经验告诉我们,与自由联合用药比起来,SPC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血压达标率。而且,有明确的数据表明,SPC比自由联合用药更能进一步减少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事件。
目前市场上的SPC主要是两种药物组合的复方制剂,比较常见的有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培哚普利吲哒帕胺等等。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是指南推荐的复方制剂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是针对中国人群的理想组合:氨氯地平降压不受高盐饮食影响;阿托伐他汀适合中国人群血脂特点。血压血脂综合干预,更好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并且服用方便,一天1粒,不受食物影响。
也许你会问:既然这样,那是不是代表有复合制剂就不需要什么自由联合用药啦?并不是的哦!比方说病人因为某种原因(如夜间血压不降或反增、清晨血压控制不好),两种降压药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吃,那SPC就不适合了。

此外,高血压患者平时要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少吃盐、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管住嘴迈开腿,早睡早起身体好!
原创文章,作者:笑口常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glezj.com/yangshengzhishi/1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