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幽门螺杆菌用什么药效果最好?

幽门螺杆菌感染已经很常见,在中国每14个人中就有8个左右是感染者,近到身边的朋友家人都有那么一两个。今年6月时,朋友因胃病发作上医院治疗,就查出了幽门螺杆菌感染,于是给她开了一大堆药,光是抗生素的就有2种。

治疗幽门螺杆菌,医生开那么多的药,有必要吗?

我朋友就疑惑了,不就杀个菌吗?有必要吃这么多种药吗?对于幽门螺杆菌,还真就有必要,临床上常用一种治疗方法——四联疗法,便是四种药物的联用。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说这四联疗法是个什么吧!

治疗幽门螺杆菌,医生开那么多的药,有必要吗?

那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寄生在胃粘膜细胞中微需氧型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能够导致各种肠胃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还与胃癌的发生有相关性。所以对于幽门螺杆菌,不可不防。

治疗幽门螺杆菌,医生开那么多的药,有必要吗?

但大部分人在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后并不会出现任何的症状,所以对于每一个成年人,其实都有必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一是可以防止进一步再感染朋友或家人二则是可以早发现早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降低胃病的发生风险。

治疗幽门螺杆菌,医生开那么多的药,有必要吗?

而能够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四联疗法又是什么来路?

在临床上,针对幽门螺杆菌的四联疗法,其实指的是一种联合用药方案,通常是由: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铋剂+两种抗菌剂组成,用药疗程为10~14天。

1、抑酸剂

这是一类能够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胃酸分泌异常相关的胃部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痛等,常见的两类药物分别为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

治疗幽门螺杆菌,医生开那么多的药,有必要吗?

常见的质子泵抑制剂(PPI)药物有: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艾司奥美拉唑等,是目前最强的一类抑酸剂,能够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从而为抗生素起效杀灭幽门螺杆菌营造一个较为适宜的环境。

而常见的H2受体拮抗剂药物,则属于替丁类,如:雷尼替丁、奥美替丁、法莫替丁、西米替丁等,也是通过抑制胃酸的分泌,来辅助杀菌以及保护胃粘膜。

治疗幽门螺杆菌,医生开那么多的药,有必要吗?

所以这类药物在根除幽门螺杆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这类药物还能够有助于胃溃疡的愈合。

这类药物服用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腹痛、便秘、头痛、嗜睡等,不严重的话,一般不用担心。服用时间最好是在餐前30分钟左右,提前抑制胃酸分泌,营造胃部低酸度环境。

治疗幽门螺杆菌,医生开那么多的药,有必要吗?

2、铋剂

铋剂是一类能够在胃酸环境下生成沉淀的物质,从而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同时能够促进溃疡面的愈合以及起到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常见的铋剂为枸橼酸铋钾,主要不良反应是:大便变黑;一般在抑酸剂之后服用,可根据医生嘱咐用药。这类药物使用一般不超过14天。

治疗幽门螺杆菌,医生开那么多的药,有必要吗?

3、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指的是能够杀灭细菌的一类药物,如抗生素、抗菌药,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关键药物。而目前能够有效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是这6类药物:四环素、甲硝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以及呋喃唑酮。

治疗幽门螺杆菌,医生开那么多的药,有必要吗?

但是在我国,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以及甲硝唑等耐药性比较严重,一般不建议作为首选,所以对于初次治疗的患者,一般优先选择耐药性低的四环素、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中的一种。目前有研究显示,含有米诺环素的方案在根除幽门螺杆菌上具有较好的潜能。

这类药物通常在餐后30分钟左右服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就需要避免使用阿莫西林。

治疗幽门螺杆菌,医生开那么多的药,有必要吗?

四联疗法,是目前推荐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最佳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同时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幽门螺杆菌不难治,难的是解决耐药性问题,所以一旦开始根除治疗,一定要按照疗程服用,足量足疗程,坚持10~14天的治疗,在治疗后,按照嘱咐进行复查,不要给幽门螺杆菌留有复发的机会。

原创文章,作者:笑口常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glezj.com/yangshengzhishi/1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