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心梗猝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年轻人心梗比老人危险

如果,你有天突发心梗,你是选择听医生的专业治疗建议,还是选择不听劝阻,置之不理呢?

近日,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赛英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字里行间透露出强烈的无奈……

90后小伙心梗拒绝手术,医生:年轻人心梗,比老年人猝死风险更高

据了解,25日凌晨,20多岁的小刘捂着胸口,一边喊痛,一边走进急诊室。经诊断,小刘下壁心梗,肌钙蛋白数值20多。医生建议尽快手术,小刘不同意。医生联系上小刘的母亲,其母也不同意手术。小刘觉得医生不让自己走是侵犯了人身自由,报了警。警察了解情况后,也帮着一起劝,小刘仍是不听。

最后,他强烈要求离开医院。几个小时后,医生不放心再次联系小刘,不料对方说,“听你这么说,心肌细胞已经坏死很多了?那我也不在乎让它再多死一些。”之后,小刘也没再来医院,后续情况不得而知。

看了这则新闻,不少网友都觉得20多岁的小刘是在漠视生命。为什么好好的年轻人就这么不把自己的身体当作一回事呢?或许是有些年轻人觉得,“我还很年轻,这种病,随便抗抗就过了”,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越年轻的心梗,越容易猝死。

“心梗早就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老年人冠心病心梗,多有一个冠状动脉逐渐狭窄或者反复心绞痛的慢性缺血过程,经常建立了较好的代偿性的侧枝循环,在发生急性心梗时,有了缺血预适应,反而不容易发生室颤,导致猝死。

年轻人心肌梗死时,心脏冠状动脉突发完全堵塞,心肌急性缺血,缺少侧枝循环,缺少缺血预适应的过程,更容易发生室颤、猝死。90后小伙心梗拒绝手术,医生:年轻人心梗,比老年人猝死风险更高

图片来源于腾讯网,侵权必删

所以,及时、准确地识别急性心梗,先兆症状,做到及早住院治疗,避免急性心梗的发生,对于挽救急性心梗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所以当身体发出这样的信号,我们一定要重视了

一旦我们能够确定或高度怀疑自己或家人有急性心梗的先兆症状,不管是典型还是非典型,一定要及早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如果你有以下症状,千万不能有任何的拖延犹豫,必须立即就医,因为你可能已经发生急性心梗。当我们的血管完全闭塞,心肌细胞持续性地缺血缺氧开始坏死时,绝大多数人的身体都会发出信号(女性、糖尿病患者和老年患者有时症状不典型):

1.胸痛为压迫性、紧缩性、烧灼感、刀割样或沉重感。

2.无法解释的上腹痛或腹胀。

3.放射至颈部、下颌、肩部、背部、左臂或双上臂。

4.“烧心”,胸部不适伴恶心和(或) 呕吐。

5.伴持续性气短或呼吸困难。

6.伴无力、眩晕、头晕或意识丧失。

7.伴大汗。

注意,急性心梗最典型的症状是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即便休息及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也不能完全缓解。这时,必须抓紧时间立即去医院,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90后小伙心梗拒绝手术,医生:年轻人心梗,比老年人猝死风险更高

最后预防心梗,我们要从“此刻”开始

据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便是已经出现冠状动脉严重的狭窄,通过有效的预防是可以避免心肌梗死的。

那么,心梗何时开始预防呢?不少人认为,预防心肌梗死,也至少应该从中年以后开始吧,但是实际上,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生活作息不规律,熬夜吸烟、压力大、运动少,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也随之增大,所以心肌梗死的预防,应该从“此刻”开始!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由于日常生活中部分人喜欢吃比较油腻的食物、海鲜和动物的内脏等,长此以往,这样的饮食习惯会造成血脂和尿酸增长,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还有些人喜欢在晚上吃宵夜,在夜间进食会导致血糖升高,并加重肠胃的负担。引发心梗的重要原因就是不健康不节制的饮食习惯。

对此,应该养成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应该吃低脂低糖的食物,晚饭也不宜吃得太多。

90后小伙心梗拒绝手术,医生:年轻人心梗,比老年人猝死风险更高

2.适量运动

保持心态平衡 如果每天不是在玩手机就是看电视,身体机能会长期处于一个比较安静的状态,血液循环比较缓慢,容易引起血栓性疾病,并成为心梗发生的跳板。但如果每天都能够坚持适量的运动,则可刺激心肺功能,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3.戒烟戒酒

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对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危害很大,不仅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速度,还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从而导致心肌供血量不足,然后引发心梗。嗜酒成性的人血压会升高,使动脉粥样硬化。所以要有毅力,戒烟戒酒。

90后小伙心梗拒绝手术,医生:年轻人心梗,比老年人猝死风险更高

4.全面体检。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最好每年在秋冬来临之际做一个全面体检,调整用药,防患于未然。

最后再次提醒:以上这些急性心梗的知识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如有相关症状或突发心梗,请一定记牢!无论如何,立即平躺!马上打120!切勿自己前往医院!以免走动的时候出现意外,耽误抢救时间。

原创文章,作者:笑口常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glezj.com/yangshengzhishi/1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