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的危害大还是高血糖的危害大?

提及糖尿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血糖太高,要降血糖,殊不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仅要控制好血糖,更要警惕一系列的并发症,尤其现在夏季易出现的低血糖。

就在今天,65岁的刘阿姨是老糖尿病患者,平时一直都严格服用降糖药物,血糖控制得不错。

近来天气较热,刘阿姨胃口变差,不仅每天只吃两餐,吃的量也很少,还经常出汗,偶尔出现眼前发黑,但过一会就好了,也没太在意。结果早上晨练的时候,没走几步就大汗淋漓,头晕眼花,突然就栽倒在地上了。幸好及时送医才转危为安。

事后,接诊医生表示,这是低血糖导致的昏迷,若不是送得及时,可能就救不回来了……

那么明明是高血糖患者,怎么就低血糖了呢?其危害真的那么大吗?

低血糖的危害或比高血糖更严重,记住这些关键时刻能救命

什么是低血糖

低血糖是指血液里的血糖低于低于正常水平,并出现饥饿感、软弱、出汗、焦虑、心慌、肢体震颤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或精神失常、恐惧、慌乱、幻觉、健忘等脑部症状的一种临床现象。目前对于血糖水平检测,主要为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低血糖的危害或比高血糖更严重,记住这些关键时刻能救命

空腹血糖指的是经过一夜8-10个小时以上未进食,在第二天早上晨起测得的血糖水平,反应的是夜间基础状态的血糖,正常范围应该在3.9-5.6mmol/L。

餐后血糖,一般是餐后两小时测得的血糖,反应进食后的血糖水平,正常范围应该在3.9-7.8mmol/L。

低血糖的危害或比高血糖更严重,记住这些关键时刻能救命

判断是否为低血糖,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标准: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即定义为低血糖;而对于非糖尿病的人群,血糖低于2.8mmol/L时称为低血糖。

为什么说低血糖比高血糖危害还要大?

高血糖对人体的危害一般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而严重低血糖对人体的“摧残”则可能在短暂的几个小时内发生,有时甚至是致命性的打击。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血糖长期居高不下可以导致各种慢性并发症,因此大部分糖友的关注点往往关注是如何把血糖降得越低越好,其实不然,低血糖对人体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低血糖的危害或比高血糖更严重,记住这些关键时刻能救命

高血糖引起慢性并发症一般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而低血糖对人体的严重危害则可能在短暂的几个小时内发生,不仅如此,长时间的低血糖或反复的低血糖发作可造成大脑能量缺乏,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

对心血管系统低血糖也可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由于糖尿病的神经病变及老年人对痛觉减弱,部分病人可表现为无痛性心梗,这就是糖尿病人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

注意了,这些降糖药容易引起低血糖

为什么正常人即使3天不进食,也不会出现低血糖,相反糖尿病患者稍微运动量多点,却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

原因是正常人的调节血糖的机制,胰岛素能感知血糖的水平,当血糖出现减低时,胰岛素就会减少分泌甚至不分泌,避免血糖过度下降,而糖尿病病友用的一些药物,主要是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和非磺脲类的促泌,破坏了这一正常的胰岛素调控机制。低血糖的危害或比高血糖更严重,记住这些关键时刻能救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注射胰岛素时血糖下降,虽然胰腺已经停止分泌胰岛素,但注射到皮下的胰岛素仍然在吸收,这样就会由于过量的胰岛素造成低血糖。

而磺脲类降糖药和非磺脲类的促泌剂有可能破坏胰腺对血糖的智能感知,即使血糖已经很低,胰腺的胰岛素分泌仍然不能停止,也会造成低血糖。

其他的一些降糖药物,包括传统的降糖药物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吡格列酮、罗格列酮)不会破坏胰岛素分泌的智能调节,所以很少造成低血糖。

低血糖的危害或比高血糖更严重,记住这些关键时刻能救命

因此,在糖尿病病友经常出现低血糖时,就应该注意有没有使用会出现低血糖的降糖药物。如果有的话,若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减量或改用其他不会引起低血糖的降糖药物。

低血糖的危害很大,那该如何避免低血糖的出现呢?

1. 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药物使用过多是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要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2. 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积极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易出现低血糖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应在3次正餐之间增添 2~3 次加餐。从3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即保持总摄入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进食次数。。

低血糖的危害或比高血糖更严重,记住这些关键时刻能救命

3.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病人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剧烈运动可致低血糖发生,因此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应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胰岛素用量。

4. 自我血糖监测,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有效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可在睡前监测血糖。

5. 外出时携带两件宝物 :一是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二是急救卡片,注明姓名、电话、用药等。

原创文章,作者:笑口常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glezj.com/yangshengzhishi/1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