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血压随着气候的变化会有所波动,尤其是在秋冬季,血压相对于其他季节来说偏高。对于正常人来说,血压偏高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一般也是在正常值范围内。
但是对于本身就有高血压的人群,血压波动对身体的影响更明显,更容易诱发严重的并发症,所以高血压人群在秋季要警惕血压的波动!那么为什么秋季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呢!

为何转季之时血压不稳
1、昼夜温差大,血压会升高
根据多项研究表明,气温对血压是有明显影响的,当气温降低时,机体为了维持正常体温,全身血管较温暖炎热时明显收缩,血管阻力增大,为了保证全身供血,血压便明显升高了。
一般来说,温度每降低1℃,收缩压升高1.14mmHg,舒张压升高0.58mmHg。当天气突然变冷或者早晚温差较大的时候,血压波动会更明显,而老年人因为血管弹性差,血压波动更加明显。

2、血压飙升可引起心梗和脑梗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的升高,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这可能是由于高血压时,动脉壁承受较高压力,内皮细胞损伤,坏胆固醇(LDL-C)易于进入动脉壁,形成泡沫细胞并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长期进行性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冠心病及脑血管供血不足等疾病,而血压的骤升骤降更是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及脑梗死的重要诱因。

3、饱食常会引起心血管意外
不仅仅是气温,饱餐、情绪激动、熬夜劳累等均可引起血压升高。
秋季进补的传统由来已久。一来,秋季丰收,用美食来庆祝再好不过,也是为即将进入寒冬做准备;二来天气逐渐转凉,没有了夏季的燥热,人们胃口逐渐好转,而消化器官要工作,腹腔内脏器官血管扩张使血流充足以保证需要,四肢血管为保证内脏血液供应,就要让血管收缩,给急需处提供保障,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秋季如何管住血压?
1.规范用药,谨遵医嘱
在换季的时候都会发生血压的波动,或升或降,需要一段时间的监测,必要时要到医院请医生根据情况调整一下药量,只有药量控制血压在一个平稳的情况下,才是规范的药物降压。
在调整服药时间后仍然经常头晕,就要做进一步的检查。用药治疗是控制血压的重要一环,高血压患者应按医生的指导用药,不可擅自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要强调的是,就算自测血压已下降,也绝不能在没有医生的允许下自行停药。

2. 运动适量
坚持科学运动对调节血压有很大好处。但高血压患者一定不要做剧烈的运动,像跑步、登山等,容易使血压骤然升高,引发脑出血。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比较温和的方式,既能锻炼身体调节血压,又比较安全。
3. 注意保暖,谨防秋冻
转季时一定要根据个人体质来应对大自然的变化,一味强求“秋冻”,对健康反而有害,容易引发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尤其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来说,低气温可使脑小动脉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大,脑组织会因此而失去供血,引起脑卒中。

4.坚持定期监测血压变化
很多人有一个错觉,认为血压升高后,自己肯定会有头晕头胀脸目赤等等不舒服,那时候才想起测量血压。这是完全错误的,当我们头晕头胀昏昏沉沉或脸红目赤的时候,或许血压高了,这时候测量血压没有错。
但不能仅仅当有这些症状的时候我们才想起测量血压。因为大部分血压波动是没有感觉的,我们遇到大部分人血压160mmHg,或者180mmHg,甚至200mmHg,他都没有感觉,直到脑出血脑梗死心衰了才到医院,一测量血压,竟然那么高,真是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
所以,对于有高血压的朋友,即使没有症状,也得测量血压,因此建议高血压患者一天中测量三次血压,即早晨、中午和晚上各一次。这样就可以掌握自己的血压变化规律,了解病情。在血压稳定后,可以延长测量的间隔时间,测量血压需要注意:在活动以后应至少休息5分钟以上,要安静舒适,座椅适当,手臂与心脏等高。
当然即使我们没有高血压,对于老年人,对于糖尿病的、肥胖的、酗酒的等等这些人,也应该在天气变凉后,一个月测量一次血压,以免没有及时发现新发高血压。

最后,秋季血压容易波动,高血压患者要注意做好预防措施,对于上述的内容,大家要牢记在心。科学治疗,稳稳控压,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原创文章,作者:笑口常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glezj.com/yangshengzhishi/2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