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异常原因包括哪些,有哪些表现?

血脂异常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是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脑出血、冠心病等疾病,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血脂异常发病隐匿,大多没有临床症状,故称为“隐形杀手”。

2019 年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达 40.4%。因此,了解血脂异常的危害,定期监测血脂水平,积极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对于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很重要

血脂是血液中各种脂类物质的总称,其中最主要的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不能在血液中溶解,因此需要蛋白质载体帮助其在体内运输。这种蛋白质载体叫作载脂蛋白,分为两种,即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

由高密度脂蛋白运载的胆固醇,被称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是一种“”胆固醇,可以降低冠心病发作和脑卒中风险。由低密度脂蛋白运载的胆固醇,被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是一种“”胆固醇,可以增加冠心病发作和脑卒中风险。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高出正常范围,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即为血脂异常(。血脂异常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或椎动脉血管管壁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的碎片一旦掉下来,就可能随着血流进入脑动脉造成脑梗死。

即使这些斑块很稳定不会从血管壁上掉落,但随着疾病的进展,斑块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管腔就会越来越狭窄,血液流量便会减少,远端局部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供就会发生梗死。

我们应定期进行血脂检查,以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应每 3~6 个月测量 1 次血脂。40 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测。20 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 5 年测量一次血脂。

血脂异常原因多

血脂异常的原因很多,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能量、高脂和高糖饮食、过度饮酒)、肥胖等因素显而易见会引起血脂升高;

此外,糖尿病、肾功能衰竭以及肝脏疾病等也会导致继发性血脂升高。不过,很多人不太了解的是,大部分高脂血症是由于单一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这些血脂异常患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也就是说,这些病人即便管住嘴迈开腿,也需要服药控制血脂。值得注意的是,血脂水平随年龄和性别各有不同的变化规律。

更年期女性要当心

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常随年龄而上升,但70岁之后不再上升或有所下降,而同年龄的中青年女性一般低于男性。但是,女性绝经之后,其总胆固醇水平往往反而较同年龄男性高。事实上,像体形不胖、生活方式健康的女性,绝经后血脂突然升高并不少见。

这是因为,女性绝经前后性激素波动,雌激素水平逐渐降低。除了出现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状之外,血脂也会升高,对心血管相关的保护作用随之削弱。育龄女性的高雌激素水平,不但能控制血脂,而且能保护心血管系统。事实上,中青年女性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危险性仅为同龄男性的一半都不到。

对于绝经后的血脂变化也不用过于担忧。虽然绝经之后女性的血脂升高、冠心病等心脑血管发病率攀升,但可以积极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在坚持心脏健康饮食、规律运动、远离烟草和保持理想体重的基础上,建议绝经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水平;对于血脂升高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服药治疗,尽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通过调节生活习惯和用药积极治疗

发现血脂异常后,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调脂,主要包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通过药物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应减少摄入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多吃蔬菜,控制主食摄入量,水果适量,多吃高纤维食物,常食用奶类、豆类等。此外,还应多饮水、少吃盐、少吃甜品,并且戒烟限酒,也鼓励进行轻、中度的体育锻炼。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药物调节血脂的患者,血脂水平达标并不意味着可以停药。血脂增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血脂调节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长期服用调脂药物不仅可降低血脂,同时还可明显减少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调脂治疗是个持久战,血脂异常患者不仅要长期坚持用药,而且还应该结合良好的饮食习惯等进行综合调理,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原创文章,作者:笑口常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glezj.com/yangshengzhishi/2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