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疫苗为什么研究不出来?

2018年的6月12号,美国科学家发表了一项新研究,即在引起梅毒的细菌外面发现一种蛋白质,并在早期研究中显示该蛋白质有望使梅毒疫苗成为可能。

从发现到现在,已经3年了,研究进展如何,目前还未能得知。其实,梅毒的存在历史悠久,从15世纪末在欧洲首次爆发,到现在已有500多年。

这500多年来,科学家对梅毒的研究就一直没有停过,甚至发生了医学上最臭名昭著的——塔斯基吉梅毒实验事件。

但到现在,梅毒疫苗依然连个影儿都没有。那么,梅毒疫苗难以研制吗?

梅毒疫苗,为什么这么多年还没有研发出来?

我们先来了解下,塔斯基吉梅毒实验

塔斯基吉梅毒实验,发生在1932年,当时美国政府和医护人员以“诱骗”的方式将399名患有梅毒的黑人当成小白鼠,为的是观察:梅毒患者在不接受治疗情况下的身体状况。

这399名黑人并不知道自己身患梅毒,就被诱骗参与了这项灭绝人性的实验。对于美国政府和医护人员来说,他们的价值就是在死后,被解剖,用以探究梅毒对身体脏器的侵犯情况。梅毒疫苗,为什么这么多年还没有研发出来?

实验受害者合影

而这场残忍的人体实验,直到1972年才被披露出来。

在这长达40年的实验中,这些实验者一直被排除在治疗之外,未曾真正接受过治疗,导致28人直接死于梅毒,约100人因梅毒并发症而死亡,有40人的妻子被传染,他们的19个子女在出生时就被染上梅毒。

这便是“美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生物医学研究实验”——塔斯基吉梅毒实验。

梅毒疫苗,为什么这么多年还没有研发出来?

那么,梅毒可怕在哪里呢?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在1941年抗生素青霉素出现之前,梅毒一直被视为难以治愈的疾病。

在现代临床中,将梅毒按照病情进程分为三期:

一期梅毒:典型表现为不痛不痒的硬下疳,多出现在外生殖器,是梅毒早期感染后时导致的皮肤黏膜损害,即出现红斑、丘疹、硬结、溃疡现象。

二期梅毒:一般一期梅毒发生的4~8周后出现,多表现为全身性的皮肤和黏膜损害,即全身出现小丘疹,,密密麻麻像梅花鹿的斑点,连口腔都被累及。

三期梅毒:一般在感染几十年之后发生,通常累及全身多器官,患者身上会出现如肾型或马蹄形溃疡,并且持续流脓,即树胶肿,结节性梅毒疹、骨梅毒、眼梅毒、心血管或神经梅毒。

梅毒疫苗,为什么这么多年还没有研发出来?

而梅毒的可怕就在于:

1、潜伏期长:平均潜伏期为21天(9~90d),早期潜伏梅毒一般小于2年,而晚期潜伏梅毒则超过2年。从一期梅毒到三期梅毒,甚至可长达30多之久。

2、隐秘性高:梅毒的早期症状(一期、二期)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与其他多种皮肤病极为相似,常常被误诊。

加之,一期、二期梅毒的症状,不痛不痒,在没有治疗的情况持续一段时候后可能自行痊愈。因此,很多人常常就忽视了这些早期症状,使得病毒继续在体内猖狂。

潜伏期长,很多患者都不知道自己被感染,这就导致梅毒在无声无息中就被传播得更广。同时症状隐秘性高,具有极大欺骗性,让很多患者掉以轻心,导致错过早期的最佳治疗。

梅毒疫苗,为什么这么多年还没有研发出来?

那么,为什么梅毒疫苗还没有研发出来

1、生物学特征

梅毒疫苗研发的第一难点,基于其特殊的生物学特征:人是其唯一的宿主,一离开人体就无法存活。

因此,梅毒螺旋体很难在体外培养,而活体容器兔子,也能够很快就将病毒清除。这就导致梅毒螺旋体的研究,难以进行。

梅毒疫苗,为什么这么多年还没有研发出来?

2、可防可治愈

可预防:梅毒是一种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的疾病,只要洁身自好,被感染的几率几乎很少,属于可预防疾病。

可治愈:梅毒螺旋体作为一种主要通过性传染的细菌,可以被抗生素,如青霉素、米诺环素等治愈。从青霉素被用于治疗梅毒70多年来,还未产生耐药性。

梅毒,在今天的社会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其高度可控制性及治愈性,这就使得梅毒疫苗的研发没有那么必要及急迫性了。

总的来说,远离梅毒,最重要的是洁身自好,并定期体检。而如果不幸感染,第一时间积极治疗,是可被治愈的。

原创文章,作者:笑口常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glezj.com/yangshengzhishi/1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