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年轻人会得吗?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控制知识

一直以来,中青年人都是年富力强的代表,但是,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猝死新闻,让我们在惊讶和惋惜之余,开始思考,为什么这种极为凶险的疾病会盯上这群人?

资料显示,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是“罪魁祸首”。

2019年发布的《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指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明显,20岁~29岁人的患病人群占比已达15.3%,且患病的中青年治疗状况并不理想,64.4%的人并未接受过医学治疗。

可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早发现相关病变,已成为当代年轻人“保命”的关键。

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常见的有冠心病、心绞痛、肺心病、脑卒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为什么心脑血管疾病会盯上年轻人?

与老年人相比,中青年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更为复杂多样,许多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主要的“幕后推手”。

1.吸烟和酗酒

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AHA)上的研究表明,吸烟的人最有可能的死因是致死性心梗、中风或心力衰竭等致死性心血管疾病。

大多数烟民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死于肺癌的风险更高,且在第一次发生心血管疾病时,就可能导致猝死。

而过量饮酒可增加房颤、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风险。

2.长期熬夜

熬夜超过凌晨2点,控制心脏搏动和血压的神经系统就会紊乱,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引发心梗。

长期熬夜导致过度疲劳,机体处于衰弱状态,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

3.久坐不动

权威医学杂志Nature分享了一份研究:久坐2小时以上,每增加1.5小时,心血管风险增加44%。

4.过度肥胖

肥胖患者体内储存大量脂肪,脂肪从血液中沉积到血管壁,造成血管狭窄,影响心脏和大脑的供血。

5.饮食习惯

爱吃咸的、爱吃油的、爱吃甜的,加上运动少,高油及高糖饮食很容易让人变胖,而高盐饮食又与高血压有关,都大大增加了血管堵塞的风险。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虽然我们的生活指标有所改善,但食盐摄入量仍为14.5g/天, 是我国相关指南推荐摄入量的2倍以上。

6. 压力太大的人

高压力、经常情绪化的人也是动脉硬化的高危人群。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必然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和痉挛,同时血管压力也会增加,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而导致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年轻人会得吗?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控制知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

每天摄入食盐应少于6g,6g是多少?用盐将一个啤酒瓶盖平平地装满,大约是6克左右。

减少烹调用盐及含钠高的调味品(包括味精、酱油);避免或减少含钠盐量较高的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和腌制品;建议在烹调时尽可能使用定量盐勺;增加富钾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的摄入量。

2.合理膳食

饮食以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富含食用纤维的全谷物、植物来源的蛋白质为主,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3.控制体重

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内,BMI(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18.5~23.9 kg/m2,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

4.戒烟限酒,坚持运动

建议除日常生活的活动外,每周4~7天,每天累计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以有氧运动为主,无氧运动作为补充。

5.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成人睡眠保证7-8小时。

6.高危人群要定期查查心脑血管,以下4类高危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心脑血管检查,尽早发现心脑血管问题:

• 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

• 经常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的人;

• 长期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的脑力劳动者;

•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血管能用多久,决定了我们可以活多久。从现在开始,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护心脑血管,让心脑血管疾病远离我们吧~

原创文章,作者:笑口常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glezj.com/yangshengzhishi/2298.html